新闻资讯
孩子拒绝与父母沟通:读懂青春期孩子,拒绝父母靠近背后的心理需求

2020-11-26 15:43:00

读懂青春期孩子,拒绝父母靠近背后的心理需求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只小刺猬,浑身是刺,尖尖长长的,他们在父母和自己之间牢牢筑起了一堵防护墙,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在里面,让父母觉的无法靠近。


他们开始对家长的话不再言听计从;动不动就冲父母喊,“你不懂!”;他们开始评判老师、学校;开始在意外表和穿着,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传小纸条;他们开始迷恋手机、网络;有了心事,不再愿意和父母诉说,遇到困难,不愿意找父母帮忙......



孩子情绪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渴望独立自主,希望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他们会在自己周围筑起一道道无形的墙,阻止父母靠近。这是他们在宣布自己的主权,也是摆脱自己对父母的依赖,走向独立的心理需求。


青春期也是个矛盾期,电影《少年的你》中女主角,有这样一句台词:


“高考后,我们就成大人了,但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变成大人。”


在青春期孩子的内心,既想独立又想依赖;既有成就感,可遇到挫折却容易放弃,既有开放性又有闭锁性。


比如孩子觉得自己是大人了,父母应该用对待大人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父母大人们能做到事,自己也想试试。很多时候,青春期的孩子可以和同学、朋友甚至陌生人谈到很热闹,可一进家门就变得一言不发。


如果父母再问,“作业写完了吗?”孩子可能会“啪”的一声摔住房门,不再出来。我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妈妈说过好几次,那时我家的厨房窗户正对外面的路口,妈妈做饭时就可以看到外面,妈妈发现,这个孩子特别有意思,和同学聊得眉开眼笑的,可以一上台阶一进门,笑容立收,脸变得倔强而抗拒。这就是青春期,谜一样的青春期。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讲述了几个家庭父母和孩子如何相处的故事。


最叛逆的孩子是季洋洋,厌学、玩赛车,把跑车开到学校等等,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都是一副很冷酷的样子,天不怕地不怕,无人敢招惹。


这个问题男孩,和他的父亲,甚至水火不相容。他拒绝父母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季洋洋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他自小在姥姥家长大,直到高三,父母才回来。他认为父母不够爱他,爸爸就是为了升官,从来没有爱过自己。所以,当父母一直试图和孩子搞好关系,他显得非常排斥。

二、孩子进入青春期

父母的角色需要马上转变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通过学习技能和实践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他们需要为自己将来独立奋斗走向成功做准备。


这个时候,他们更需要父母的帮助。但不是全方位的管控、唠叨和指责。


根据众多的调查资料显示:青春期孩子叛逆的程度与父母的管控成正比。


当孩子小的时候,他们需要父母事无巨细地保护和哺育,从吃什么、穿什么、去哪里玩、玩什么等等都要安排好,就像一名空中管制员,稍有不慎,孩子可能会受伤。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孩子长大了,不需要父母实施管控,他们需要父母成为孩子的人生教练。


一个好的教练自己可以不是冠军,但是他能培养出好的运动员,甚至是世界冠军。我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就像是教练与运动员的关系。


一个好的教练具备三个特点:


1、发现每个队员的潜质和特长,鼓励和支持。


比如在一支排球队,谁适合做主攻手?谁适合二传?适合当自由人?不论赛场上还是赛场下,教练永远在为运动员鼓劲加油。注重队员的情绪状态和感受。


而我们家长,很多时候,不关注孩子个性发展和潜质特长,而只是只盯着一个结果。如果我们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够尊重他们,把他们当成了考试的工具。就破坏了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2、指导而不是代替。


比赛时教练不可能代替运动员上场,赛场上解决问题的只能是运动员自己。教练会告诉运动员,他即将参加的是比赛环境如何?规则是怎样的?应该做哪些准备?可能出现哪些状况,又该如何应对。如果这次失败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下一次比赛?


3、用价值观影响而不是用情绪来管教。


一个好的教练是用价值观来影响管教运动员的,而不是情绪。用情绪来管教,只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甚至会造成伤害。


在抖音等短视频中个,我们看到了非常多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的场景,“辅导作业前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一位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可悲的不是家长,而是孩子,因为家长其实就是孩子“猪一样的队友!”有专业人士指出,本来孩子可以全神贯注的写作业,可家长一陪,孩子需要用80%的精力来应对父母突发的吼叫、发怒、指责,只有20%的精力用来写作业。



三、关注孩子的求助信号


青春期的孩子不愿和家长沟通,但比如孩子突然出现回避家人、异常安静或大声吵嚷,行为极端,其实都是他们向父母发出求助的信号。


这时,他们更需要父母的关注和理解,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的小事,但在青春期孩子眼中都是天大的事。


有一位初二的孩子,突然不去上学了,家人怎么劝也不去,妈妈反复问,才弄清,原来孩子的英语成绩不好,英语老师脾气比较暴躁,经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他,让他觉得非常没面子。


妈妈听了啼笑兼非,就因为老师训斥就不去上学?这在大多数家长眼里,老师训斥是一件理所当然的小事。老师训斥,不正是因为老师为咱们好吗?老师当众训斥,不是想刺激孩子赶紧努力赶上吗?


可不管妈妈怎么劝,孩子坚决不去上学,妈妈实在没有办法,向心理咨询师求教,才明白,这件事表面看是孩子不上学,背后真正原因是孩子感觉受到了老师的羞辱。


于是,妈妈这样给孩子开导,“成绩不好,可能是由于学习方法什么原因。是你个人的事情。可那个老师当众训斥你,是他的错。让你感觉受到了羞辱,在同学中很丢面子,妈妈去学校找老师沟通,可以要求他向你道歉,并且要求他今后也不许再训斥你。你不必因为他的错误而选择不去上学。”


这个孩子认真想了想,然后说,“妈妈,不用了,我明天就去上学。”


9月17日,在武汉发生的,初二男孩被妈妈当众扇了2个耳光后,跳楼身亡。我们做父母的做老师的都疏忽了,被家长、老师当众斥责,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被羞辱的感觉,会严重摧毁孩子的自信心,尤其是对于自尊心非常强的青春期孩子,是一种很大的心里伤害。




四、多陪伴孩子,为孩子补充能量,

汲取心理和情感上的营养


青春期的孩子面临着种种压力,需要回到父母那里去补充能量,汲取心理和情感上的营养。


一项由全球战略小组发起的对青春期孩子和家庭的调查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最担忧的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父母在一起。最重要的事是证明有人喜欢自己。


最渴望的事情是有人对他们感兴趣、有人会照料他们、有人为了他们而存在,有人愿意把时间和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身上。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是大家熟悉的一位好爸爸会尽力抽出时间与妻女共进晚餐,分享一天的喜怒哀乐,有的时候还会一起讨论美国的实事,严重的时候还会互相争论,表达各自的观点。


奥巴马自豪的是,即使长达21个月的总统竞选期间,他也出席两个女儿的每一次家长会。他接受了另一项工作,就是做女儿篮球队的助理教练,每周日,都会参加球队的训练。如果出差在外,他每晚都给女儿打电话,让她们知道父母从没有将她们忘记。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因为忙生意、忙工作、忙应酬,却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很多父母认为,拼命为孩子赚钱,孩子就会幸福。


其实,在孩子的眼里,不在乎房子有多大,东西有多豪华,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父母的用心陪伴。孩子最好的起跑线不是豪宅,不是贵族学校,而是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和和美美、快快乐乐的家庭氛围。


爱和尊重孩子不是一味的纵容和迁就,规矩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父母陪伴孩子,还要给孩子制定规矩。其实,在孩子心里,他们也渴望适当的限制和约束,那也会给他们一种安全感。这份规矩是在与孩子平等、融洽协商的气氛中形成的。


比如出去玩,要在晚上十点前回家;花钱超过100要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每天玩手机玩游戏不能超过半小时;临睡前不能玩手机,因为光线太刺眼会影响睡眠等等。


对待网络游戏,是现在很多家庭面临的困难,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清晰的规则。家长必须知道孩子在玩什么,并明确知道在哪玩、何时玩、玩多久。


第二,做孩子的榜样,家长助教不能当沉迷者。


第三,为孩子提供和现实生活连接的机会。比如,组织孩子去爬山、郊游等。第四,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规矩,就是风筝下面的那根线,就像放风筝,风筝可以飞得很高,但手里的线一定要握好,这样的风筝飞起来才更安全。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我们做家长的,要当好孩子的教练甚至人生导师的角色,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提升,才能给到孩子他们需要的能量和营养。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原创:莞尔一笑



广州树洞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中1037号312

联系电话:400-999-7987 邮箱:526862756@qq.com

广州树洞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0088206号


扫一扫 添加导师微信

友情链接 (换友链请加QQ:1030505910)